中国人民银行每年都会召开货币金银和安全保卫工作会议(2019年及以前为货币金银工作会议,以下均简称“会议”)。而近几年数字人民币试点以来,会议上提到的数字人民币相关要求成为推进数字人民币工作的“风向标”。因此,整理了这些年会议上提及的数字人民币工作内容。
这些内容,分为2个部分,分别为上一年的工作总结、新一年的工作要求。
各年度会议要求:从推进研发、试点,到创新应用
事实上,早在多年前,会议就指出了货币金银工作面临的挑战或存在的问题。
对2015、2017、2018年的会议内容进行汇总得出,传统业务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数字经济发展、支付手段多样化和公众用钞习惯变化等对人民币发行流通产生了深刻影响,公众对现金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货币金银工作没有及时跟上金融科技的发展变化,现代科技手段采用不够;现金服务不能充分满足市场和民众实际需要,人民币流通管理迫切需要加强。因此彼时提出,需要重视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现金运行规律的变化;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货币金银工作的新要求等。
那么,彼时而言,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及推出“迫在眉睫”。
也正是从那时候的会议开始,每一年的要求“刻画”出了数字人民币发展的脉络。
2015年会议要求,按照“努力降低货币发行成本”等要求,推动货币金银工作迈上新台阶。包括加强前瞻性研究,准确把握货币发行发展趋势预做准备等。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彼时正是央行开始研究数字货币的时候。2014年至2016年,央行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启动法定数字货币相关研究工作。2016年,央行搭建中国第一代法定数字货币概念原型,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2017年底,央行开始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
因此,从2018年到2020年,会议要求均是推进研发工作。不过,从用词来看,态度愈加坚定,从“扎实”“深入”到“坚定不移”。
其中,2018年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扎实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发等。2019年要求,深入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发。2020年则要求,坚定不移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
之后,则是要求推进试点、扩大试点范围,再到探索应用创新,当然也提到了顶层设计的完善、制度的建立健全等。
其中,2021年会议要求,下一阶段,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
2022年要求,扎实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有序扩大试点范围,持续完善设计和使用,逐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框架。
2023年要求,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持续完善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应用创新。并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攻坚能力,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
2024年要求,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
2025年则要求,扎实做好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持续探索应用和场景创新。
虽然每年的要求就一两句话,看起来也大差不差,但拉长时间线后,还是能发现其中的区别。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的会议要求中提到“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而当年试点地区2次扩围,正是扩围最多的一年。
先是在2022年4月初,增加天津、重庆、广州、福州、厦门及浙江省承办亚运会的6个城市(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北京和张家口则在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景试点结束后转为试点地区。然后在12月16日,试点地区深圳、苏州、雄安、成都扩展至广东、江苏、河北、四川全省,并增加山东济南、广西南宁、防城港和云南昆明、西双版纳作为试点地区。
各年度会议总结:从研究、研发,到试点,逐一取得突破
央行每年的会议同时也总结了上一年的工作,只是与新一年的要求相比,显得比较简单。不过按照时间线来说,也体现了数字人民币从研究,到研发,再到试点的过程。
2017年会议肯定了彼时的成绩,比如深入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究等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
2018年会议肯定了在稳步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发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
2019年会议肯定了2018年取得的成绩,包括稳步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发等。
2020年会议肯定了2019年以来取得的成绩,包括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稳妥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等。
2021年会议认为,2020年稳步推进了数字人民币研发。
2022年会议认为,2021年稳妥推进了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
2023年会议认为,2022年统筹推进实物人民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24年会议认为,2023年稳妥推进了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
2025年会议认为,2024年央行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